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魯迅與日本及世界文學
來源:文藝報 | [日]藤井省三 (楊慧穎 譯)  2021年10月13日08:25
關鍵詞:魯迅 日本文學

日本首次刊載有關魯迅報道的是明治時代的綜合性雜志《日本及日本人》。據該雜志1909年5月1日號所載“住在本鄉的周某,年僅二十五六歲的中國人兄弟”進行了翻譯嘗試,并介紹了《域外小說集》的內容。東京大學位于本鄉,當時那里有很多面向學生的民宿。魯迅也曾與弟弟周作人在本鄉住了3年。至今在魯迅故居舊址仍掛著紀念門牌。《日本及日本人》上刊登的這篇對魯迅的報道,甚至早于中國本土,是世界上首篇關于魯迅文學的報道。

此外,世界最初的魯迅文學外譯語種也是日語。那是由魯迅弟弟周作人對作品《孔乙己》的日譯,刊載于北京的日語周刊雜志《北京周報》1922年6月4日號。五年后,日本國內也開始了對魯迅文學的翻譯。1936年魯迅逝世,翌年改造社出版《大魯迅全集》全7卷。如此,在日本讀書界,魯迅亦名垂青史了。

增田涉是我在東京大學中文研究室的老前輩。他于東大畢業后的1931年前往上海,每日下午在魯迅家接受3小時的個人授課,也時常接受招待共享晚餐。之后,增田教授在《魯迅的印象》中寫有如下一段:

(魯迅)先前有轉移到日本進行養病(醫生亦如此建議)的意向,看起來其自身也樂意前往日本。加之那時每日為其出診的須藤醫生的家正在鐮倉,在他的推薦下鐮倉似乎成了暫定的目的地。(魯迅)曾說過也一定要再到東京看看,當聽說“東京變化巨大定會大吃一驚的吧”。他回復道:其他的地方倒無所謂,只是想去“丸善”書店看看啊。

丸善是一家位于東京的書店,魯迅不僅在1902至1909年日本留學的7年時間里在丸善購買了大量的書籍,即便回國后也從北京或上海訂購丸善的書籍。在上海期間,魯迅尤為鐘愛內山完造夫婦經營的內山書店,幾乎每天出入該書店。可以說,魯迅通過丸善與內山書店購入大量日本及世界文學書籍,終身力學不倦。

6年前我出版了題為《魯迅與日本文學——從漱石·鷗外到清張·春樹》的論文集。在該書封面上印有魯迅及環繞著他的6位日本作家的照片。

夏目漱石(1867—1916)、森鷗外(1862—1922)、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性作家。魯迅在夏目漱石《哥兒》、芥川《毛利先生》、森鷗外《舞姬》等作品的啟發下,分別創作出了《阿Q正傳》《孔乙己》和《傷逝》。

魯迅不僅翻譯了夏目、森鷗外、芥川的作品,也翻譯了佐藤春夫(1892—1964)的作品。九州大學秋吉收教授曾詳細研究過春夫短篇小說對魯迅散文詩集《野草》的影響。1920年代魯迅翻譯了春夫的作品,到1930年代,春夫開始翻譯魯迅的作品,如此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45年,太宰治(1909—1948)發表了描寫魯迅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留學時代的長篇青春小說《惜別》。在太宰晚年作品的主人公們身上多可見“阿Q”的影子。順帶一提,在長達150年的近代日本文學史上,太宰治是已故作家之中最被廣泛閱讀的。

1950年代,松本清張(1909~1992)發表了逆轉《故鄉》敘述者與閏土立場的小說《父系的手指》,并以此為契機執筆推理小說《埋伏》,向推理小說家轉型。眾所周知,松本是東亞社會派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

此外,1970年代村上春樹(1949~)以《且聽風吟》(1979)在文壇嶄露頭角。村上在該作中寫道“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林少華翻譯)。這句話正是村上受《野草》名句“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影響有感而發,表達了他對魯迅文學的敬意。此后,村上的創作也時常觸及《阿Q正傳》,刻畫了諸多阿Q式的主人公。另,在世作家之中,作品最被廣泛閱讀的是村上。

回首20世紀以來的文學史,初期魯迅向夏目、芥川等日本作家借鑒。及至佐藤春夫,與魯迅彼此影響互生友誼。后自太宰起,日本作家們便從未停止過向魯迅的借鑒與學習。

《魯迅與日本文學》亦稍有提及大江健三郎(1935—)。1947年在大江升入新制中學時,酷愛閱讀魯迅的母親送給了他佐藤所譯巖波文庫版《魯迅選集》作為禮物。根據大江健三郎在《朝日新聞》2006年10月17日晨報中刊載的散文所述,自那之后,他便愛上了閱讀魯迅的文字,在其執筆創作首部作品《奇妙的工作》(1957)前,曾賦詩一行“蘊含巨大希望的恐怖悲鳴”,并直言這“應是引用自魯迅”。這句話出自魯迅《白光》的末尾,該作品以俄國作家安德烈耶夫的手法描繪了文人因科舉考試屢屢落第而產生的異常心理。

言接前文,魯迅一生所鐘愛的丸善書店,其本業是進口西方書籍。魯迅在丸善和內山書店不僅購買了日本文學書籍,同時也購入了大量的日譯歐美文學與德語的文學書籍,借此學習世界文學。

去年11月我出版了一本題為《魯迅與世界文學》的論文集。該書以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年)為輔線,圍繞魯迅的《故鄉》《祝福》等歸鄉小說與莫言的《白狗秋千架》等初期短篇小說進行比較研究。此外亦論及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魯迅的《傷逝》以及蕭伯納的《傷心之家》(中文譯作:心碎的屋)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考察了張愛玲的《封鎖》是如何于莫泊桑《羊脂球》(1880)的影響之下創作而成的,在此過程中,亦能看到魯迅作品《一件小事》的影子。

《魯迅與世界文學》受到了《每日新聞》《朝日新聞》《中部日本新聞》等擁有數百萬發行量的權威報紙的大力推介。我想這也證明了日本的魯迅書迷對魯迅文學的深切關注。

(作者系南京大學海外人文資深教授、名古屋外國語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譯者為南京師范大學日語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