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獨家|“當畫筆講述內心的旅程” ——第八屆圖像小說節北京站側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杜 佳  2024年06月13日08:23

作為“中法文化之春”活動之一,6月1日至2日,第八屆圖像小說節在北京迎來首站活動。來自法國的漫畫家馬克-安托萬·馬修、湯姆·奧戈瑪、西里爾·佩德羅薩和中國漫畫家劉允、聶峻齊聚PAGEONE書店,通過工作坊體驗、圓桌討論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向讀者生動展現圖像小說的藝術魅力。繼北京之后,三位法國漫畫家還前往阿那亞(6月3日)、長春(6月5日至6日)、上海(6月8日至9日)和廣州(6月12日)開展活動。

第八屆圖像小說節北京站海報

“圖像小說”是一個由英文“Graphic Novel”直譯過來的概念,特指那些更適合成年讀者閱讀的漫畫作品。盡管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仍然很年輕,但在近年的發展進程中,被稱為“第九藝術”的圖像小說概念從無到有,業已由邊緣走到聚光燈下,收獲了較為明確的共識。它們往往具有更嚴肅的主題、更深刻的洞察、更復雜的情節以及更富有文學性的表達。這類藝術作品在繪畫層面及敘事層面均有造詣,其意義不只是消遣娛樂,更致力于滿足讀者更高的審美趣味。圖像小說節,顧名思義,是聚焦圖像小說藝術的主題活動節日,2016年由法國駐華使館創立。八年來,已有七十多名中法兩國的創作者參與了圖像小說節,與全國各地的書迷分享別樣的藝術風景。

在北京站圓桌討論和采訪中,中法兩國作者分別分享了他們在圖像小說創作中的思考與實踐。

工作坊與圓桌討論現場(記者攝于現場)

繪畫既是自我探尋,也是和外界建立聯系的過程

中國漫畫家劉允

漫畫家劉允是參與本次圖像小說節中法兩國作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她的代表作《下一個春天》也是她的畢業設計作品,2021年由讀庫漫編室出版,同年8月法語版在法國出版。這本圖像小說描繪了作者的嬸嬸——一位生活在中國鄉村的家庭主婦的故事。劉允講述了春節期間家人共度歡慶時光的同時,嬸嬸卻在忙著打理做不完的家務。作者把關注的視角給了這位默默奉獻的女性,用簡單的筆觸,細膩的色調,繪成一個感性而親密的人物肖像。回憶起創作的始末,劉允覺得畫畫更多時候面對的是自己的內心,當真正沉浸在作品中時,會隨著主人公一起去完成故事的講述,而當完成作品之后,看待作品的視角發生了變化,“又將像局外人一樣重新看待這個故事”。

《下一個春天》

作者: 劉允

出版社: 四川美術出版社

出品方: 讀庫漫編室

法國漫畫家西里爾·佩德羅薩

出生于1972年的西里爾·佩德羅薩是一位法國漫畫家。圖畫的世界讓他著迷不已,出于這股熱愛之情,他進入高布蘭學院學習動畫,一畢業就加入了迪士尼的工作室,參與了《鐘樓怪人》《大力士》等動畫電影的制作。而后他結識了大衛·肖韋爾并與對方合作,于2006年推出了首部漫畫《環形馬戲團》,該系列為四卷本作品。次年,他相繼出版了《孤獨的心》《三個影子》,后者獲得了2008年安古蘭漫畫節重要作品獎。2011年,他的作品《葡萄牙》斬獲多個重要獎項。另一部作品《黃金年代》獲得2018年朗代諾漫畫獎和2019年法雅克年度漫畫獎。

在《春分秋分》中,西里爾·佩德羅薩將“孤獨”這一感受拆解開來,講述了由四幅畫卷組成的精彩故事,每一幅畫卷代表一個季節,其中的人們都在找尋著各自的命運。這部作品節奏緊湊,敘事上帶著少見的靈敏,每個季節都以鮮明的畫風加以區別和呈現。

在西里爾看來,畫畫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探尋的過程,要“面向自己的內心,找到自我的位置”。與此同時,它也是一個和外界產生并建立聯系的過程。

《春分秋分》

作者: [法] 西里爾·佩德羅薩

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中國漫畫家聶峻

聶峻是現居北京的青島人,主要從事圖像小說和漫畫及繪本創作,作品在法、美、日、意大利等多國出版。曾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代表作《老街的童話》曾入圍艾斯納國際漫畫獎,并入選“紐約時報”最值得關注的十五本童書。《老街的童話》和《天蟲草》均已翻譯成法文,由伽利瑪出版社出版。《老街的童話》描繪了在北京的胡同里生活著整天樂呵呵的豆包爺爺和他收養的孫女魚兒。魚兒盡管腿腳不便,仍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姑娘。和胡同里的其他孩子們一起,魚兒出門去捉蟲、給外星人寫信、夢想飛在城市上空……每一個故事都是快樂的源泉。

除了創作中“向內”和“向外”的雙重性之外,聶峻常常感到這些漫畫好像是“本來就存在的”,漫畫家的創作只是去尋找它的真相的過程,“尋找的路途中也并非一帆風順,因為起初總是迷霧重重,有時甚至會無功而返,直到親眼看到一本書出版,似乎屬于一本漫畫真正的樣子才能真正浮現”。

《老街的童話》

作者: 聶峻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法國漫畫家湯姆·奧戈瑪

1985年生于巴黎的湯姆·奧戈瑪很早就對繪畫及其敘事潛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法國高布蘭動畫學院學習動畫電影期間,他結識了法國插畫師布魯諾·曼友酷,兩人共同創作了兩部動畫短片。2015年,湯姆開始為報刊和童書繪制插畫。他創作的《一生之旅》在2019年博洛尼亞童書展上獲得最佳童書獎。湯姆的風格是極簡主義的,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細節上,讓留白去發揮作用,對顏色的使用也非常克制。他熟練運用絲網印刷的技術,以實現作品里的大面積色塊和顏色堆疊效果。

《一生之旅》

作者: [法] 湯姆·奧戈瑪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出品方: 奇想國童書

《一生之旅》展現了一個夢想成為宇航員的男人的人生軌跡。本書的重點在于視角的轉換,一邊是主人公所經歷的,另一邊是他所看到的,這一切都借由一個精妙的角度被呈現出來,比如一個鎖眼、一面放大鏡、一扇窗戶、一個屏幕,等等,是一部美得令人目眩的圖像小說。

在湯姆看來,繪畫首先是“找到心靈的避難所”一樣的存在,讓自己擁有可以獨處的空間,與此同時,繪畫也是一種分享,它作為一種工作的手段打動他人,與之產生共鳴,而這正是繪畫的“有趣之處”——一方面它是一種自省式的旅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向外尋求普遍性的旅行。

色彩是一種講述語言、冒險和氣氛營造劑

有讀者注意到,《下一個春天》這部作品聚焦在農村處于弱勢、甚至失語狀態的女性,除了使用了很多詩意的語言,比如“這些瑣碎的瞬間如同雨水,不分晝夜從天上砸下來……”等,作者著意隨著文字的展現而使用色彩渲染詩意的氛圍。

對此劉允坦言,剛開始畫《下一個春天》這部作品時,她心中并不太確定將色彩安排在哪些部分是恰當的,但隨著繪畫逐漸進入狀態,她摸索出令色彩與劇情展開之間結合更為嚴謹的尺度,“當有情緒要抒發時,我會著重使用色彩”,因此讀者可以看到隨著情節的推進,色彩也一點點變多,起初可能只有兩種,然后變為三種,當色彩愈加豐富,故事也往往達到一個高潮,即劉允所認為的,“色彩在故事講述中也是一種語言,它表達情感,推進情節,傳達更豐富的畫面信息”。

談及選擇和運用色彩的原因,西里爾·佩德羅薩將之形容為“一個冒險”,作為一位資深作者,他意識到掌控色彩的難度,因此在《春分秋分》中使用色彩的方式幾乎是實驗性的,面臨創作中那些不知如何恰如其分地自我表達的時刻,他會求助于用色,而這往往是奏效的。

不難發現,《一生之旅》那接近上世紀50年代的創作風格,如今常被形容為“復古”。事實上,湯姆·奧戈瑪使用了“堆疊”技法來完成作品中的色彩表現。他就此介紹,選擇堆疊技法來控制不同色彩的用色方式非常節制,譬如表現畫面上最深的顏色,并不直接用色,而是通過逐層的疊加來呈現,這樣色彩在整體上更為協調準確,操作時往往不從大的顏色盤上直接取用,而是僅用少數幾種顏色,通過堆疊調色,找到想要的效果。而這一富有耐心的用色方式,是創造作品中的微妙氛圍時不可或缺的。

創作就是提問的過程

法國漫畫家馬克-安托萬·馬修

繼李昆武(2021)、蔡志忠(2022)和李志武(2023)之后,圖像小說節迎來首位法國推廣大使馬克-安托萬·馬修。馬克-安托萬·馬修熱衷于探索形式、敘事和造型藝術。除了鉆研造型藝術以外,近二十年以來,馬修一直在漫畫創作領域獨樹一幟。他的黑白畫風和極簡筆法,頗富卡夫卡和博爾赫斯式的詩意。自2016年起,馬修的多部作品由后浪出版公司引進出版中譯本:《畫的秘密》(2016)、《方向》(2017)、《全民審判》(2017)、《3秒》(2019)、《盧浮地宮》、六卷本《夢之囚徒》(2020)、《上升》(2022)以及《凹凸》(2024)先后與中國讀者見面。

比起圖像小說,馬修更愿意將所從事的創作稱為“圖像文學”。正如科學家喜歡去突破定理的限制、尋找反例一樣,創作中的馬修更喜歡突破成規的束縛,思考和尋找認知范圍之外的事物,這樣的漫畫實驗也許并不是以美為目的,也不單純是為了追求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而是嘗試突破預設,抵達“限制之外”的游戲,而這一屬性正是文學所具備,“所以我認為我的書更多是文學性的書,而非美術性的書”。這一理念影響下,馬修的作品當中更多描述的是系統、理念、思辨性、哲學性的思索,而很少描繪具體的生活或具體的情感。這也就解釋了作者為什么更屬意于選擇黑白色調,而非彩色——“因為彩色更適合用于描述情感、細節,或者一些更細微的心理表達。而黑白則是以簡單的方式去描繪一些想法。因此或者我可以自我定義為一個文學性的設計師,而非漫畫家”,馬修說。常常有讀者好奇他為何使用黑白兩色創作,而當翻開任何一本文學書籍,從來不曾有人驚嘆于為何文字的呈現、意義的抵達僅僅經由黑白兩色實現。對此馬修認為,黑白作品的文學性存在于“作者與讀者的共創”過程中,即讀者完全可以通過大腦為之繪制自己想要的色彩。而忘記了畫面本來是黑白的,不強加作者選定的色彩給讀者,代之以無限的由不同大腦想象的著色,這一開放性無疑也是文學的。

《凹凸,重寫的人》

作者: [法] 馬克-安托萬·馬修

出版社: 四川美術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對此,湯姆·奧戈瑪創作中也有類似的設計,他談到,“在我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面部是空白,這樣做的目的是將闡釋的空間留給讀者,讓其在屬于私人的閱讀中去感受和賦予書中人物可能出現的表情”。

突破限制,超越自我,超越常規是藝術家的自覺追求。《春分秋分》是一本結合了版畫、繪畫與散文敘事的、超過300頁之多的超長篇幅作品,書中呈現了穿越四季的旅行,同時“孤獨”這個抽象詞是作品中最頻繁出現的,也是這本書的主題。表現這一對當代人困擾頗多的抽象主題,勢必涉及很多情感的表達,也觸及心理層面的挖掘,作者西里爾根據確定的主題開始構建書中的人物,他據此捋出一條線索,包含某個人物有怎樣的形象,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有什么樣的信仰,抱有什么樣的主張,等等。同時設想另外一些人與他之間的關系,待到這一切都在腦海中逐漸具象化,就會發現這些人物之間開始自行相互交織,而由他們產生的故事線也全部可以編織穿插成為更加緊密的結構。西里爾還分享了一點有趣的藝術體驗,那就是,即便面對一個看似嚴肅的主題,隨著畫面緩慢的構建,創作者本身開始逐漸感受到一種自由,一種基于人物和敘事、開始自我表達的自由,“到那時你會發現,無論使用畫面還是文字(講述)都是自由的,并沒有什么限制,而你要做的僅僅是找到那個人物自行交織出的‘緊密結構’中間的路徑。”

技術發展促生傳統技藝的回歸

《一生之旅》獨特的敘述視角中出現了很多科技產物,這讓人不禁好奇高布蘭出身的湯姆·奧戈瑪是否運用了很多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創作。對此作者坦承,由于所學專業是“數字先行”的,因此他在最初的創作中的確也是數字先行,但隨著創作的深入,他逐漸真切地體驗到傳統技術的魅力和滋養,因此越來越自覺地轉向傳統技藝。

劉允則從虛構與真實的關系出發,闡釋了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為何我們仍然用“一個創作出來的故事試圖去無限接近真實”。她分享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小事。她畫過一處真實存在的旋轉木馬,當某天再路過時卻發現“原型”不見了,于是她突然意識到,畫作記錄下的是旋轉木馬這個事物所帶來的如夢似幻的感覺。事物可能有隨風消散的一天,而它帶來的感受和記憶卻是永遠存在的,這些現實當中無法當即形成準確反饋的面向,正是目前AI在創意領域中的短板。

在遙遠的古希臘時代,哲學家柏拉圖曾在他的對話錄中表達對將已經理性審視的事物訴諸語言、尤其是固定不變的話語的擔憂。這種固定不變的話語,是用書寫符號來加以表達,其最為常見的載體便是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的書籍。因為當時的人們講話和交流所依憑的知識是存儲于記憶之中的。柏拉圖的擔憂,一方面出于他認為固定不變的話語會令人們的記憶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關系知識分子對知識的壟斷地位,與此同時,柏拉圖還提醒人們不要過于相信書中的記載,因為它們并不如人的記憶那么可靠。基于這一“相似的歷史”,馬修認為,今天我們不必像柏拉圖反對固定不變的話語那樣去反對AI等科技發展帶來的產物,因為它們僅僅是人類踏上更遠探索之旅的助力而已。(中國作家網 杜佳)

中法兩國漫畫家展示現場即興繪畫作品(記者攝于現場)

(本文圖片除標明現場拍攝之外均來自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公眾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