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埃萊娜·費蘭特《煩人的愛》:逃離之后,如何和解
來源:文藝報 | 張雪妍  2023年07月27日08:37

“五月二十日,我生日的那天夜里,我母親淹死在距離明圖爾諾鎮(zhèn)幾公里一個叫‘破風’的地方?!钡弧⑵届o與懸疑,這是《煩人的愛》的開篇。

《煩人的愛》是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于1992年發(fā)表的首部作品(202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引入中文版),被視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隱秘源頭,曾獲意大利文壇重磅獎項艾爾莎·莫蘭黛獎。小說開頭部分首先交代了母親在“我”(黛莉亞)生日當天淹死的離奇事件,一系列疑問隨之產生:母親為何會在“我”生日當天淹死?這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她死亡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說順著這些疑問,以“我”調查母親阿瑪利婭離奇死亡的原因為線索,從現(xiàn)實追溯至過去,在探究“謎題”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兩代人的相似處境與無奈共鳴。

為了解開阿瑪利婭死亡的謎團,女兒黛莉亞必須盡可能勾勒母親的經(jīng)歷,并從中尋找重要線索。阿瑪利婭的人生軌跡就此呈現(xiàn):她是一位性格外向開朗、愛笑又喜歡打扮的女士,自少年起就以縫紉為生,與丈夫相識在家附近的陰涼隧道。然而這段婚姻并沒有給她帶來更多的幸福,丈夫的管束與暴力給本就困苦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與此同時,親生哥哥站在一旁冷眼相觀,鄰居卡塞爾塔則始終帶著變態(tài)的癡念迫害著她。然而阿瑪利婭沒有一味屈服,不斷進行著隱秘的抗爭,如通過收下其他男人贈送的鮮花、詩集等物品來報復丈夫。直至二十多年前,她選擇了與丈夫分開,帶著三個女兒在老城區(qū)找到一套小公寓居住,晚年則獨自寓居于此,直至死亡。

小說在展現(xiàn)阿瑪利婭生前故事的同時,也描繪出復雜的母女糾葛,而這也是《煩人的愛》著重刻畫的部分。

幼年的“我”十分依戀母親,但是這種癡迷卻給她造成了傷害?!拔摇币恢闭J為,“母親的身體里帶著一種原罪”,她生下“我”就是為了拋棄“我”,讓“我”獨自面對這個荒誕、混亂的世界,因此“我”無比渴望母親留在身邊,企圖以此獲得她的所有;而當母親不遂“我”愿時,“我”就會通過傷害她或自己來宣泄不滿。這是孩童對于母親的依賴與仰慕,也是逐漸走向偏執(zhí)的極端占有欲。為此,童年的“我”不惜將自己受到猥褻的經(jīng)歷移植到母親與卡塞爾塔偷情的幻想故事中,并將謊言有聲有色地講給了父親,卻直接將母親推到了萬劫不復之地。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母親的態(tài)度逐漸發(fā)生變化。父親對母親的殘忍毆打、母親時而忍受時而“放縱”的分裂狀態(tài)與幼年謊言的愧疚始終在“我”的內心盤旋,這導致成年的“我”毅然放棄曾經(jīng)的迷戀,甚至生發(fā)出逃離的沖動,執(zhí)著于抹去母親留下的痕跡。從不婚、不育到否認自己與她長相相似的事實,“我”試圖通過一切方式來遺忘母親,這種態(tài)度一直延續(xù)到母親死亡之后。

事情的轉機出現(xiàn)在小說結尾部分。當“我”重新回到潮濕的地下室,黑暗中,被空間形塑的記憶不斷涌現(xiàn),迫使“我”直面始終逃避的謊言。“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與喪失人性的父親一樣,是制造苦難的罪魁禍首,根本無權指責母親在壓抑處境中的艱難生活,只覺同情與愧疚。直面之后便是和解,是與自己和解,也是與母親和解,最終“我”穿上了曾經(jīng)恐懼的藍色套裝(因為母親當時穿上這套衣服便意味著離開我),希望以此延續(xù)母親過去為數(shù)不多光鮮亮麗的時刻。

從整部作品來看,“我”最后能夠理解母親的原因并不僅僅在于童年謊言的面對,更在于,雖然“我”在這些年來不斷試圖逃離母親的陰霾,過上與她不同的生活,但是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歷讓“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母女面對著同樣的困境與難題。無論是父親始終如一的蔑視,還是電車上男子無休止的騷擾,抑或是其他人在不知何時以各種方式施行的侵犯,作為女性,根本無法杜絕生活中來自異性乃至同性的惡意。于是母親才會在“我”的眼中呈現(xiàn)出一種分裂的狀態(tài),她只能在脫離掌控之時不再作為妻子、妹妹或母親,短暫地成為她自己,只能以游戲的態(tài)度對待傷害她的人,苦中作樂。阿瑪利婭曾經(jīng)的生存困境與“我”的現(xiàn)實遭遇聯(lián)系在一起,境遇的相似使“我”終于與母親產生了共鳴,理解她曾經(jīng)的苦難生活,也想為她做些什么來彌補自己的過錯,即使她已經(jīng)死亡。

由此,作者埃萊娜·費蘭特以“我”作為小說中的核心人物,透過“我”的視角刻畫出母親阿瑪利婭充滿苦難與束縛的一生,并借此展現(xiàn)出兩代人復雜的恩怨糾葛。

作為女兒,“我”在敘述的過程中自然維護母親,何況父親的所作所為實在無法令人忍耐,母親渾身是血的悲慘模樣讓我覺得,“父親對她下手那么狠,他真應該在早晨出去,在外面被火燒死,被車子壓死,被水淹死。”其實不止這一處,小說全文許多地方都滲透著“我”的聲音,表現(xiàn)出“我”對母親的支持與同情。

進一步設想,這種聲音不僅出現(xiàn)在事件之外的旁觀者的評論中,也極有可能摻雜在貌似客觀的事件講述里,于是“我”的視角便具有了一種不可靠性。這種不可靠性在小說中有跡可循:在描述幼年的自己偷聽到母親談論自己與“情人”卡塞爾塔親吻時,“我”使用的前提是“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在勾勒母親生前的旅行時,“我”多次使用了“也許”“例如”“或者”等詞語進行設想??梢姡徽撌菍τ谕陼r期回憶片段的描摹,還是有關母親死亡前經(jīng)歷的想象,都充滿了主觀色彩,基于“我”個人的勾連與判斷。作者將這部分表示“可能”的詞匯與后面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使“我”對事實敘述的真實性受到懷疑,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判斷也隨之失去的立足的根基,盡管它們依然會影響讀者的思考。事實上,“我”曾親口承認:“在不同情況下,我只是說出了那些對我有用的事,我每次都在審時度勢,決定說什么、不說什么。”因此,“我”的敘述雖然有意識地維護了母親,但更是在下意識地維護自己,謊言就是這一思維的產物,小說中諸多事實的編織也是相關情況下的特定敘述。切實的證據(jù)并不存在,這使得故事變得撲朔迷離,小說的多解性隨之浮現(xiàn),難度與趣味叢生。

于是,讀者可以沿循“我”的邏輯進行理解,也可以超越主人公的視角自己還原。在這種語境下,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阿瑪利婭為何在“我”生日當天,僅穿著一件精致的胸罩投海自盡?小說中的“我”知道自己的猜想并不能令人信服,所以直接給出了兩個假設,其一是“一個年老的女人假裝年輕,為了取悅一個年老的男人。她決定裸泳,但她已經(jīng)喝醉了,距離岸邊太遠了,最后淹死了”;其二是,阿瑪利婭為了逃脫卡塞爾塔的追趕與掌控,選擇跳入水中。然而在筆者看來,阿瑪利婭極有可能無法接受是女兒的“揭發(fā)”導致她不斷遭受暴力的事實,在傷心痛苦的情況下做出了極端選擇,否則無法解釋她為何要在自殺前穿上為女兒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阿瑪利婭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往羅馬為女兒慶生,準備了精美的內衣、睡衣和兩條裙子作為生日禮物,大概是希望女兒實現(xiàn)自己年輕時未曾實現(xiàn)的愿望,穿上美麗的衣服,盡情展現(xiàn)自我。當她得知女兒謊言的真相,便打消了贈送的念頭。對女兒的失望、對自身處境的絕望,是推動她走向死亡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小說最后“我”與母親的和解,也是母親死后女兒的單方面行為,是一種“沒有和解的和解”,阿瑪利婭的思緒情感則永遠定格在死亡那一刻。

《煩人的愛》選擇通過“我”的聲音進行描述,在訴說兩代人糾葛的同時,也掩飾了自己生活中的欲說還休,那些“看不見”的部分經(jīng)由作者的設置而呈現(xiàn)出更復雜的母女鏡像關系。恩怨情仇二元對立式的問題只是人類世界最表層,幽微的人性之下隱藏著難以厘清的糾結纏繞,如何清晰地呈現(xiàn)這一現(xiàn)實中的隱匿向來是文學面對的難題。埃萊娜·費蘭特在主人公身上“記憶迷宮”的巧妙構思,使小說彌漫著不可知的迷霧,而那些無法自圓其說的破綻,正是光照射進來的地方。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