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魔幻變局下的眾生鏡像 ——陳繼明《0.25秒的靜止》讀后
來源:文藝報 | 趙炳鑫  2022年08月26日08:20

 

《0.25秒的靜止》是一部荒誕而不失凝重,奇異而不失深邃的科幻小說,它結構新穎、寓意豐沛,將諸多人物置于一場人類瀕臨滅絕的大災難之中,在這場歷時5天的大動蕩面前,讀者看到的是魔幻的現實和真實的人性顯露。魔幻的現實直逼人性的幽暗、深邃和神秘,人性的波云詭譎和復雜讓現實更加魔幻不堪。細讀《0.25秒的靜止》,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這個變化急遽的世界的巨大質疑。當然作者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小說的結尾,地球得以拯救,人類化險為夷,表達出他對人類智慧的自信。

《0.25秒的靜止》選取7個人物展開敘事,每一個人物都構成了獨立的篇章,看似魔幻荒誕,但又非常逼真。作者從思想、修辭到結構,涉及了一系列現實倫理和人類命運問題。在“安南”一節中,作為哲學教授,安南對語言詞匯的感受是獨特的。哲學家拉康以為“語言即本質”,人類創造語言,語言又反過來規訓人類。海德格爾也有類似的觀點:倒不是人說語言,反而是語言說人。當一個人出生后學著說話開始,就已經在被人類的語言程序所編輯、校正、琢磨、打造、賦形、開發、利用。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賦予語言上的意義進而加以刻畫和塑造,最后,性格、脾氣、氣質類型、思想觀念都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氣質。福柯的“人之死”批判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工業化和意識形態對人的規訓。而最終極的追問,還是會落到語言層面。安南作為哲學教授,他對哲學家關于語言的研究是了然于心的,因此,他對人類文化知識、語言的變異就非常敏感。在地球即將毀滅的大災難來臨之前,他的感受跟別人不一樣。“詞匯死了,知識死了,文字死了!思想死了!全死了,那么我們還是知識分子嗎?我還是哲學教授嗎?我還是哲學教授安南嗎?”

安南本來想在末日來臨的最后幾天里宅在家里,在閱讀中打發剩余時光,結果他發現,閱讀是不可能的。“語言死了,詞匯死了”,閱讀怎么可能進行。“任何一個詞語的尸體上都沾滿了人類的自負和矯情。”“語言直接源于信心,語言源于信心,又激發信心。”而“人類的信心已死”,安南覺得人類沒救了。“他想明白了,他突然就感到豁然開朗,他獲得了一種放下的能力。”這是安南的頓悟。這樣的小說,不但考驗讀者的閱讀審美能力,更考驗讀者的心智和思想深度。

在后來的小說敘述中,在展示末日災難時,聲波的消失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人類社會靠語言交流而結成,其全部社會關系中,語言的作用不言而喻。聲波消失了,聲音也消失了,語言也消失了。這意味著在這個眾聲喧嘩的社會,人在某種程度上的“死亡”。

這里的象征意味是很明顯的。在現實生活中,詞匯肯定不會死亡,語言也肯定不會死亡,但它會被改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被改變就是死亡,這就是語言的“忒修斯之船”。當下所流行的各種互聯網語言改變了語言本身不證自明、約定俗成的定義,使語言的表意變得變幻莫測,莫衷一是。有學者撰文談到“語言腐敗”的問題,“語言腐敗”指的是具有話語權的人出于經濟的、政治的、意識形態的目的,隨意改變詞匯的含義,甚至賦予它們與原來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義,操縱人心。語言腐敗的現象自古有之,但在20世紀之后,特別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更加肆無忌憚。北大教授張維迎在《語言腐敗及其危害》一文中指出語言腐敗的嚴重后果:首先,語言腐敗嚴重破壞了語言的交流功能,導致人類智力的退化;第二,語言腐敗導致道德墮落;第三,語言腐敗導致社會走向的高度不確定和不可預測性。

在作家陳繼明的筆下,安南教授的感受并非空穴來風,語言的死亡為我們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敲響了警鐘。開搏擊館的凌千里從小重山下來,在回館的路上遭遇球形閃電受傷,從醫院回到家中后,腦門上的傷口開始痊愈,精神狀態也有很大好轉,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開始嘰嘰咕咕說胡話。在回到四維世界后,他開始穿越時空的阻隔,回到他的前世,漫溯他前世的種種歷程和遭遇。“從舊石器時代拉著弓箭打獵的我,到扛著石頭修長城的我,再到越戰時期開飛機的我,再到和關廣文成為同門徒弟的我。”這似乎不是凌千里的個人經歷,而是由個人經歷串起來的整個人類史。

在四維的世界里,凌千里被一個時髦的年輕人引領開始走入“時間的縫隙”。“時間的縫隙”是什么?作者是這樣解釋的:“打個比方,電影通常是以每秒24格放映的,這個速度正好是人的大腦處理圖像和信息的速度,也是人感知世界的速度。但是,如果讓放映速度成倍地慢下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看電影的人就會看見原來看不見的一些內容,比如,一些遺憾、一些拍攝瑕疵、一些稍縱即逝的細節,甚至一些一閃而過的人物……”此時的凌千里“在時間的縫隙里”重新回顧他前世今生所干過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所干過的壞事,所犯下的罪惡:2600多年前,以吳國要離的身份刺殺慶忌;在越戰中作為美國大兵,比賽殺人槍殺七名越南百姓;5年前打死一名卡車司機并偽造作案現場,掩蓋犯罪事實......諸如此類,不管當時的歷史背景和行為動機如何,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都會經歷時間的洗禮和考驗。他不堪回首這些在“時間縫隙里”犯下的難以饒恕的罪惡,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啟示。

“時間縫隙”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它表征著時間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隱秘存在。一個人的“時間縫隙”就是他個人的心靈秘史,那些不可告人和面對的罪惡大多潛藏在這個“時間縫隙”里,相對于明面上的歷史,它構成了一種另類的個人史,更具原型和本質意義。因為表面上的歷史往往會被涂脂抹粉地修飾,從而面目全非。而“時間縫隙里”的歷史則是真實的,它映照的是游離于灰色地帶的人性秘密,它為我們探尋人性真相提供可能。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演進,表層歷史雖然以各種各樣的色彩涂抹成各種光鮮的外表,打上了自表正義或者正當的理由。但歷史與人的“時間縫隙”一樣,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特別是征戰殺伐、血污和骯臟,往往成為時間深處人類歷史的另一個隱秘的版本,它觸目驚心,振聾發聵。雖然它不為人知,但卻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左右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這應當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留給讀者的思考。

災難過后,凌千里做的第一個決定是回宛城立即去自首,他無法再忍受良知和不安的折磨,他要接受懲罰,贖回在人類歷史上所欠下的所有罪孽。他為自己贖罪,其實是在為人類贖罪。凌千里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想象奇特、構思精巧、拷問人性、直擊靈魂的。

總之,《0.25秒的靜止》表現出了強烈的精神囚禁、精神恐懼和精神逃離的欲望。而這種逃離,作者給出的唯一思考路徑就是地球的毀滅與得救。只有得救,方可重生。

就像聲音的消失和復返一樣,語音標識著人類存在之必然,它的起死回生也就意味著人類的得救和重生。陳繼明以一個巨大的隱喻,展示了一個人類得救涅槃的“場景”。他渴望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那里,大自然獲得重生,人性的光輝得以重現,每一個人都可以回歸人的本質。但是,問題在于,他把人類得救的機緣指認給了一顆黑矮星撞擊地球這一幾千萬年才可一遇的偶然事件。這個可能僅僅是出于敘事策略的需要而已。人類的得救還得靠人類自己,就如人類創立宗教一樣,“人的信仰決定了神的存在,而不是神的存在決定人的信仰。”從這一點說,這場魔幻現實主義悲劇,因其0.25秒的靜止而被成功改寫,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深刻而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