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林非談枕邊書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林非  宋莊  2022年02月10日07:47
關鍵詞:閱讀 林非

您對于讀書的興趣是怎么養成的?

林非:我讀書的興趣不是來自兒時在私塾里的背誦四書五經,而是來自聽鄉野之人講《三國演義》。老漢識字不多,大概未看過原著,講得零零碎碎,無法連貫起來,剛說完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就跳到諸葛亮的借東風了,還說不清曹操是怎么死的。孩子們跟他爭論,他心里不服,臉卻漲得通紅,看我并不跟小伙伴們隨聲附和,就夸我聰明厚道,悄悄問我這中間遺漏了哪些情節? 還有哪些話兒說得不對? 我也從未看過此書,一句話都答不上來。

我下決心要通讀一遍《三國演義》,好不容易從家里的閣樓中間,找出了這部厚厚的線裝書來,竟讀得茶不思飯不想,大家爭論不休的問題也豁然開朗了。小伙伴們知道我通讀了一遍《三國演義》,慫恿我開講。因為剛看完原著,少年時代的記性又好,當然不會有什么差錯的,大家都聽得紛紛拍手,這使我進一步樹立了讀書的信心,我原來早在母親的督促下喜愛讀書,這一回無疑又是個極大的促進,養成了一生讀書的習慣。

能否談談您在復旦大學的讀書生活? 那時的復旦集中了很多名師吧?

林非:我聽的第一堂課程,是蔣孔陽老師講授的《文學概論》。他傳授給豐富的學問,還指導大家怎樣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去論證問題。他淵博的知識和謹嚴的治學精神,真使我豁然開朗,懂得了應該怎樣讀書與思索。方令孺老師那種抑揚頓挫和鏗鏘有致的話語,喚醒了我潛藏在內心里的審美情懷。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上學期間最為繁重的課程。劉大杰老師以他才思橫溢和文采斐然的話語,吸引我進入文學史的世界。郭紹虞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解細致認真。他似乎不太善于辭令,說起話來有點兒木訥,然而當我捧著他撰寫的《中國文學批評史》閱讀起來,竟被一種十分明白和暢達的表述方式,以及異常透辟和深沉的分析力量牢牢吸引住了。我覺得無論是哪一位魔術師變幻莫測的手法,恐怕也都無法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奇妙境界,得花費多少刻苦練習的勁頭,才能夠融會貫通地掌握這樣高超的本領啊!

還有周谷城老師講授《世界通史》,每次都是器宇軒昂地踏上講臺;蔡尚思老師講授《中國通史》,每一回都講得滿頭淌汗。賈植芳老師在講授俄國文學史的時候,常常結合他的傳奇人生去闡發對于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深刻理解,引導著大家的思想不斷地趨于深邃。

在系里授課或開設過講座的許多老師,從他們講演中流露出來的藝術風格與思想追求,也都給我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象。朱東潤老師的無畏求索和切中肯綮,伍蠡甫老師的細膩委婉和淵博匯通,全增嘏老師的機智善辯和氣勢恢宏,趙景深老師的明白曉暢和幽默詼諧,巴金老師的執著熱忱和純樸明朗,唐弢老師的才思聰慧和絲絲入扣……還有不少授課的老師,也都給了我極多的啟迪,如果要仔細地回憶和傾訴起來,那是幾天幾夜都談論不完的。

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涯,確實是決定了我畢生跋涉的道路,無論在知識的積累與開拓,抑或思考的邏輯與程序方面,我都走向了一個嶄新和迷人的天地。我繼續在書籍的海洋里遠航,卻不像從前那樣短暫和隨意地漫游了,而是向著文學藝術的許多領域進行探索,做出了比較全面的鉆研和思考。

您曾擔任中國散文學會會長,能否談談您對散文的閱讀和研究?

林非: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零零星星地讀過一些先秦諸子散文,對我思考的方式和內容、行文的筆法和氣勢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論語》在言簡意賅的說理中,竟能顯出不同人物的風貌與性格,這實在可以說是十分驚人的。《孟子》在渲染著豐富情感的寓言和駁難中間,顯得議論橫生,擅長于說理,它那種鋒芒畢露和氣勢充沛的邏輯力量,確實是無法使人抵御的……比起議論性的諸子散文來,史傳散文更使我讀得著了迷。《左傳》能用異常簡括和樸素的文詞,寫出千變萬化的政局和戰事,《戰國策》洋溢著縱橫家思想的史籍,使我對這些奔走游說于各國之間的謀士們,有了十分生動的認識。

中國史傳散文的頂峰,自然是要推司馬遷的《史記》,我閑來無事時會常常從書柜里取出《史記》來讀。我還背誦過賈誼的《過秦論》、晁錯的《論貴粟疏》,不過這些激昂慷慨的說理,對于自己思想的影響來說,總敵不過《論語》和《孟子》這兩部儒家的經典。

像這樣零零星星地讀了許多中國古代的散文,對于我后來研究這樣的一種文學樣式,在“五四”前后的巨大變化和蓬勃突起,實在是太有好處了,因為后者是從前者的河床中流淌出來的,從此浩浩蕩蕩,一瀉千里。而如果不了解它的源頭和長長的河流,要想充分認識“五四”這一段寬闊的江面,那肯定就不容易做到了。

您寫過《魯迅傳》,為什么會對傳記這么感興趣?

林非:當時最能震撼我心弦的,是羅曼·羅蘭的傳記文學《貝多芬傳》。這本書對于我正在形成的人生觀來說,確實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陸續讀完了羅曼·羅蘭的《彌蓋朗琪羅傳》《伏爾泰傳》和《托爾斯泰傳》。對這幾本書我也是相當喜歡的,后來又讀了斯特萊切的《維多利亞女王傳》,莫洛亞的《狄更斯評傳》,茨威格的《巴爾扎克傳》和《羅曼·羅蘭傳》,等等。讀了好多傳記文學作品之后,我對這種文學體裁發生了極大的興致,在當時就曾幻想過寫出司馬遷和杜甫、寫出孫中山和魯迅的傳記來。

想不到在二十多年之后,我竟真的有機會寫《魯迅傳》了。這是為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而進行的工作項目。當時荒煤先生正在主持文學研究所的工作,他責成我和同事合作撰寫這部書稿。在寫作的主旨方面,我們有過不少自己的設想,力圖追求質樸和崇高的意境,從中烘托出一個活生生的偉人來,想寫出他是怎樣在暴風驟雨般的時代里崛起的? 想寫出他給偉大的中華民族貢獻了一些什么? 想寫出他在這個搏斗過程中的全部痛苦和歡樂。可是因為寫作時間的匆促,在寫完之后我并不覺得十分滿意。

《魯迅傳》出版后,海內外有不少報刊登載了評論的文章,看起來是鼓勵多于批評,對評論家寬容的肯定和熱情的推薦,我是萬分感激的。我也暗暗地下了決心,決不要辜負這些評論家的期望,力爭再寫出幾部使自己完全滿意的傳記文學作品來。

您曾擔任中國魯迅研究學會會長,能否談談您對魯迅的研究?

林非:我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的作品,是上小學六年級時。那時日本侵略軍還占據著我的家鄉及我國的大片國土。學校里新來的國文老師瞿抱一先生,給我們講授魯迅的小說,還把《吶喊》借給我看。我仔細地讀了一遍后,覺得比《三國演義》更有滋味。雖然魯迅究竟有哪些深刻的思想,我在當時還一點兒也說不出來。

我正式開始研究魯迅,是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我是《文學評論》的編輯。抓緊業余時間又認真地重讀了一遍《魯迅全集》。之后寫作并發表了《論〈狂人日記〉》《論〈在酒樓上〉》《魯迅小說的諷刺藝術》《魯迅小說的人物創造》等論文。1966年1月又寫成了《論〈阿Q正傳〉》,不過在那時的情況下,已經無法得到發表的機會了。

從1977年初開始,我重新拾起,繼續研究。至1996年,共出版了6本魯迅研究專著。其中的一本《魯迅傳》,是與同事合著的。

1990年7月,我曾寫成長文《我和魯迅研究》,回顧總結了研究魯迅的學術歷程。此文后來作為“附錄”,收入拙著《魯迅和中國文化》一書的再版本內。《魯迅和中國文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1987年的重點科研項目,也是我為自己帶的博士學位研究生寫的教材。此書學苑出版社于1990年1月出版,又于2000年1月再版。后來又被收入“中國文庫·文學類”叢書,由南開大學出版社于2007年再出版。張夢陽著《中國魯迅學百年通史》(曾獲國家圖書獎一等獎)中有專章評述。

假設您正在策劃一場宴會,可以邀請在世或已故作家出席,您會邀請誰?

林非:回答這個問題有難度。因為我終生尊敬感念教導過我的多位師長和前輩作家,珍惜給予過我真誠友情的眾多朋友(包括已故的與健在的作家朋友),還有同樣給予我真誠友情的學生們,老同學,同事,還有珍惜我愛我的家人親人。如果我有能力策劃一場宴會,我會把我尊敬感念的人,我珍惜的人,我愛的人,通通請來歡聚。這會是一張長長的名單,舉辦宴會的地方也需要足夠寬敞。

目前我已經垂垂老矣。實現如此愿望的可能性不大了。

您讀得最多的書是什么?

林非:我讀了一輩子書,一直讀得津津有味。清代初年的大學者閻若璩,曾集古人陶弘景和皇甫謐的話語自誡,“一物不知,深以為恥;遭人而問,少有暇日”,我十分佩服他這種嚴肅認真的讀書態度。不過從20世紀開始,直到今天,學術分科愈來愈細密,很難有本領讀懂所有的書,更不會有時間讀完所有的書了。

讀書是我人生的第一嗜好。讀書很多,也很雜。讀的最多的是中外古今的經典著作:文學的,歷史的,哲學的。有些書籍就在自己的書柜里,可以隨時拿出來讀。也喜歡讀音樂的、美術的、地理等學科的書,喜歡看畫冊,看地圖,聽音樂。

如果您可以帶三本書到無人島,您會選哪三本?

林非:想帶的書很多。如果只能帶三本,我就帶《中外歷史年表》《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世界名勝詞典》吧。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