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探尋散文寫作的多種可能性 ——中國作家網“文學直播間”第二期作品改稿會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英俊  2019年08月07日08:29

8月1日下午,中國作家網“文學直播間”第二期作品改稿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有觀點認為,散文“易入門”的特性直接導致這一文體長期以來“被低估”,看似沒有門檻的散文寫作其實更是“易寫難工”。從中國作家網原創作品投稿數據統計來看,散文占據著“半壁江山”,數量龐大的投稿中既涌現出一批富有潛力的作者,也凸顯著當前散文寫作的普遍性問題。8月1日下午,中國作家網“文學直播間”舉辦第二期作品改稿會,以“散文寫作有何奧秘”為話題,邀請《十月》編輯部主任季亞婭、《中華文學選刊》執行主編徐晨亮、《人民文學》編輯劉汀對原創投稿頻道的三位作家的作品進行分析,探討散文寫作中的問題與經驗,并通過線上直播方式邀廣大文學愛好者共同參與。改稿會由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劉秀娟主持。

作為中國作協主管的專業文學網站,中國作家網一直努力為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搭建平臺、提供服務。2019年,網站繼續優化原創投稿系統,并開辦在線改稿會,全程直播作品點評現場,倡導說真話的文學批評,營造真誠交流創作的氛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文學愛好者積極參與投稿、討論,原創頻道來稿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此次改稿會點評的作品均選自中國作家網原創投稿平臺,在編輯推薦范圍基礎上由網友微信投票選出,最大程度地體現編輯和讀者的意見。

2019年年初,中國作家網精選原創來稿中的優秀作品,結集為《大地上的燈盞——中國作家網精品文選?2018》(上、下冊),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鄉土題材依然是值得關注、書寫的對象

鄉土書寫一直占據著現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位置,直到今天,鄉土題材依然是廣大寫作者非常重要的敘事場域。本次點評的禾源的《坑邊的幽草》《土木華章》、黃愛華的《鄉村冬夜》《菜場》、東夷昊的《在雨中》《大地上的發言者》等6篇散文,或描摹鄉村風物,或展現鄉村生活場景,或講述鄉村人物故事,均與鄉村、土地有關。

劉汀認為禾源有豐富的鄉村生活閱歷,對鄉村有深入的而不是一般性的了解,《土木華章》中對福建土樓描寫得很細致,整體行文、氣韻很流暢,表現出一個成熟寫作者的風度。《坑邊的幽草》選取了大量的鄉村意象與細節,體現出作者的鄉村生活經驗,“藤條”“山路”“棺木板”“紙錢”“菜園”以及一句“一枚落在石階上送葬的紙錢妥貼得如刻在石上”,引起讀者感慨、沉思,這空無一人的村莊曾經也有人居住,“曾經背井離鄉的人,現在終要落葉歸根”,在趣味中包含著文化信息、生活信息,有很多可以展開去寫的空間。季亞婭認為禾源的散文元氣充沛,一氣呵成,在自然流轉中又暗藏匠心,能看出他的散文寫作受到了現代詩的影響,他在構建自己的韻律,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是一位比較成熟的散文作家。

談到《鄉村冬夜》時,徐晨亮說這篇散文“涉及的灶火也好,其他氣息也好,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共同構成了鄉村冬夜的獨特秩序”。他認為作者黃愛華是“有靈氣的寫作者”,擁有較強的敘事能力,故事層層遞進,在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場景中,讀者借助視覺、觸覺等敏銳地感受到了鄉村冬夜那種獨特的溫暖氣息。此外,黃愛華的藝術感知能力也較為敏銳,她筆下的意象與場景都極為平常、簡單,經過語言的生動點綴,整個畫面變得飽滿明晰、活潑有趣。徐晨亮說,文中有很多這樣的句子,比如“日子太忙,真恨不得用繩子把太陽拴起”;“大把大把的香味,從灶膛里跑出來,撒著歡地往人懷里撞”,都非常有生活質感。

東夷昊是一位山東寫作者,涉獵較廣,在小說、散文、隨筆、書評等各種體裁上均有嘗試。徐晨亮認為這次探討的兩篇散文《在雨中》《大地上的發言者》呈現出了一種動態的鄉村生活圖景。《大地上的發言者》塑造的人物“董家同”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多見,擁有“完全格格不入的屬于自己的人生軌跡”。季亞婭也發現了“董家同”的特殊性,認為他雖然也是鄉土世界中的人,但他是“一個不務正業的農民”,身上有多種社會身份,在我們常見的散文譜系里,這種人并不多見。季亞婭說,作者從討厭董家同到欣賞董家同的態度轉變中呈現出了鄉土世界的復雜性。

世界處于變動之中,如何處理固有的寫作經驗

作為寫作者,要對自己的寫作有清醒的反思和認知,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不斷打破自我固有的寫作經驗。徐晨亮說,“《鄉村冬夜》對鄉村田園牧歌式烏托邦化的想象,有待推敲”。對于農民而言,哪怕再貧窮再艱難也要恪守著土地,這可能不是一種道德倫理的選擇,假如他們的生活出現轉機,他們一定會從貧窮的土地里脫離出來。徐晨亮認為,黃愛華此處的議論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固有的寫作經驗和慣性,呈現出價值觀念的薄弱,破壞了整個文章的氣息。

季亞婭進一步指出,我們今天的鄉土社會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的鄉土社會,當下的散文甚至更廣泛的文學創作在表現鄉土世界時肯定跟20世紀80年代不一樣,它會呈現出新的特質,如果還借助舊有的固定經驗去書寫變化了的鄉土,作品一定會處于失真狀態。

劉汀認為,寫作者如何處理鄉村經驗,實際上取決于他的審美立場和觀察視角。而依托鄉村社會所建立起來的那套人際關系是否存在,寫作者是以“當時當地”的姿態書寫,還是站在今天的視角回溯與遠望,都值得寫作者們思考。比如在黃愛華的《鄉村冬夜》中,因為對生活細部的展開不夠大膽,或者說作者沒有意識到哪些才是真正“有戲”的地方,就造成這篇散文時間和空間上的模糊,她生活過的鄉村冬夜,和無數人的鄉村冬夜,缺少特別之處。所以整個作品中,包含著精彩的、獨到的東西,但是沒有被作者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同樣存在于禾源和東夷昊的作品中,在讀者最能期待的地方、最能抓人的地方、最能夠讓一篇作品具有獨特性的地方,作者反而一筆帶過了。

從“無我”到“有我”,與書寫對象建立精神聯系

劉汀把散文分為“外抒情”和“內抒情”。外抒情就是對事物表達看法、觀點、態度,內抒情就是除了敘述者,有作者自身“我”的深刻體悟和真切參與,并與所書寫的對象形成某種對話關系。劉汀認為,《坑邊的幽草》中的“我不敢醉在風景里”就是外抒情,這種抒情與其他人包括讀者目睹此地的風景時感受到的東西是同樣的,缺乏“我”的真正參與。而在《土木華章》中,劉汀說,作者可能也只是了解,卻并未真正深入理解他所代表的那群人。

季亞婭也強調,“有對話”與“無對話”也有很大的不同。禾源的《土木華章》中的“我”只作為一個游客的身份觀察鄉村土樓,某種意義上講是“孤獨的質數”,如果作者能看到那群游蕩的靈魂并與之進行對話,極力挖掘并呈現“我”和整個鄉村之間更為隱秘的內在關系, “這個文章打開的空間就會更復雜,更宏闊。”

在分析東夷昊的《大地上的發言者》時,季亞婭注意到作者有“為地方文化立傳的抱負”,不僅“對鄉村倫理進行分析”,也“回到了鄉土存在的那種語言里”,季亞婭認為“作者提供了很多嘗試的空間,試圖建構對話關系”。劉汀則認為東夷昊有必要在“立意”上做出努力。“如果作者立意清晰,做過田野調查,非常扎實地了解并理解鄉村、人物”,并與之建立深刻的聯系,那么“我”與鄉土社會之間的對話,就能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

徐晨亮分享閱讀禾源散文的感受時說,“從精神層面來講,敘述者‘我’和書寫對象之間必須建立一種關系。”關系一旦確立,村莊就不是純粹自然意義上的村莊,村莊背后的人、土地、山水、文化形態都可以與“我”建立起關系,作為敘述者的“我”會引導讀者通過閱讀感受、了解、理解村莊的景觀與文化。

跳出慣性和套路,嘗試散文寫作多種可能性

本著為作者“問診把脈”的目的,在肯定創作成績的同時,三位編輯都覺得6篇散文“寫得傳統、保守,新奇感不足”,“好是好,就是感覺味道淡,缺了些東西”。

現代文學史上,以魯迅《朝花夕拾》為代表的一類散文,已形成了某種審美的范式。這類散文寫鄉村、童年、親人等,多聯想,徐晨亮說《鄉村冬夜》正是這類作品,但他建議作者黃愛華“少議論”,打開感官,發揮自身觀察和捕捉的能力,在作品中增加氣味、聲音等因素,重視作者個體化情感體驗,增強文章獨特性。

季亞婭說,禾源《坑邊的幽草》就閱讀感受還非常不錯的,但在文學審美的意義上,依然覺得還是不滿足。當詩歌在情感的濃度上高于散文,當小說在虛構的層面上超過散文,散文這種文體能提供哪些新鮮的東西?如何定位它?它的獨創性又在哪里?這是散文作者必須要思考的難題。

劉汀既寫散文,也寫小說。他認為散文寫作“應該追求對虛的處理”。如果沒有虛的處理,那些實的東西從來都會變成經驗的羅列,很難帶給讀者更具有超越性的閱讀體驗。他提到了散文家李娟寫羊群下山歸圈的場景,認為這個場景有可能是“虛構”的,一直存在李娟的記憶里,行文中需要呈現,她就采用慢鏡頭回放的方式寫出來。劉汀說,如果每天面對羊群下山,一定枯燥無聊,如果作家的才華和技巧沒把真實的空間一點點虛化,整個場景就會變得非常直白,作品就沒有韻味。談及禾源的《坑邊的幽草》,劉汀說,其實,不管寫什么、怎么寫,在整體上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能讓讀者感受到寫作者想要表達的那種最真誠最質樸最深刻的東西。“那種極誠的東西才是最動人的”。

文無定法,散文寫作也不例外。當下非虛構寫作、跨文體寫作普遍呼聲高漲,散文的邊界又模糊不清,如何在這種復雜的文學場域中找準散文寫作的定位,寫出獨創性個體化的作品,可能是每個散文寫作者都要面臨和思考的首要問題。(中國作家網記者 李英俊)

附:三位作者簡介

黃愛華簡介:黃愛華,女,土家族,1979年11月生,2012年開始創作,主創散文。文章散見于《青年文摘》《散文選刊》《中國自然(國土)資源報》《新作家》《民族作家雜志》《西部散文選刊》《巴文化》《清江》《女兒會》《恩施日報》《恩施晚報》等網絡報刊雜志。散文《猶記故園橘》入選 《大地上的燈盞——中國作家網精品文選·2018》。

東夷昊簡介:東夷昊,男,山東日照人,1976年2月生,業余寫作者。2011年11月加入嵐山區作家協會,2012年5月加入日照市作家協會,2019年4月加入山東省作家協會。1994年起在各類報刊發表散文類文章,2005年轉向網絡寫作,先后在榕樹下、紅袖添香等網站發表作品。出版散文集《會于蘭亭》《中樓的風景》等。2019年4月至今在中國作家網發表短篇小說、散文55篇。

禾源簡介:禾源,1963年10月生,當過鄉村小學教師、中學教師、鄉鎮干部,在《文藝報》《散文》《讀者》《福建文學》《湖南文學》等文學期刊發表作品近百萬字。著有散文集《風的記憶》《留在村中的雨》,長篇小說《鑼聲》等六部作品。曾獲孫犁散文獎、首屆“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福建省第六屆百花文藝獎、第八屆冰心文學獎等。201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相關鏈接:

講評篇目

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