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龐余亮《頑童馴師記》 愛像風一樣掠過稻子
來源:文藝報 | 孫建國  2018年07月25日09:31

“細聲細語的學生們在晃動著小小的頭顱,多像是一群細聲細語的稻子。我的目光像一陣風,風掠過稻子,稻子們立即安靜下來……”這是龐余亮兒童小說《頑童馴師記》中最有詩意的場景。“風”和“稻子”構成了詩的意象,校園與田野相映成趣。老師目光中傳遞愛,如夏日晚風,涼爽而柔和。詩意氣氛的渲染,詩化情懷的鋪衍,都精到而傳神。誠如作家黃蓓佳所說,該書興趣盎然地記錄了一群頑童和一個小老師在共同成長中的斗智斗勇史,龐余亮寫下了一個中國版的《愛的教育》。

與《愛的教育》異曲同工,《頑童馴師記》所呈現的是一個有情感、有意蘊的感性詩意世界。不雕琢,不獵奇,散點透視,將場景寫活。102個小故事,仿佛用愛的紅線連綴起來的一串珠鏈。

《頑童馴師記》記錄了20世紀80年代末的鄉村校園生活,在兒童主體性成長傳統敘事模式中嵌入了小老師的精神成長。龐余亮18歲師范畢業,去里下河一所偏僻的鄉村小學教書。一個身高一米六二還滿臉羞怯的小先生,經常踮著腳伏在講臺上,在備課筆記的反面記下孩子們的故事。他自稱是“中頑童”,學生們則是可愛的“小頑童”。師生相依為命,相親相愛。頑童馴服的不是老師,而是歲月與成長,收獲與希望。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也是教育的靈魂所在。《頑童馴師記》中,龐余亮用詩意過濾了鄉村學校的枯燥和寂寞,弱化了庸常生活的寂寞、無聊甚至苦難,把生活的原生態還給孩子們,把快樂和自由還給孩子們。

龐余亮的小說創作往往會舉重若輕,化繁為簡,抵達一種輕盈飄逸的話語境界。《頑童馴師記》便將這種藝術風格發揮得暢酣淋漓。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作家即是“舞者”,文學創作過程即是“起舞”,只有在美學的互動中,生命才被賦予了意義。同理,老師即是“舞者”,教學過程即是“起舞”,只有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才被賦予了意義。在共同的成長歲月中,師生間因愛而生出很多美好的情感:詩意、浪漫、幽默和溫暖。

愛像風一樣掠過稻子,浪漫而清新。龐余亮頗具詩人氣質,他懂得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浪漫的主人。《頑童馴師記》的風格浪漫而清新,每一段文字都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畫面中詩意的浪漫,來自兒童的天性,扎根于天真的土壤,由一種奇幻意念催發出愛的花朵,詩意便在廣闊的時空馳騁。比如,“我”和學生一起在學校泥操場上打籃球,突然從油菜花開的田野里竄出來兩只野兔子,和大家面面相覷;再比如,頑童拔人家的雞毛做毽子,農婦抱著光脖子公雞來告狀,校長一邊承諾由他來敲學校的鐘替公雞們報曉,一邊嗔怪教師教了一群不打啼只闖禍的小公雞,而惹了禍的頑童們還在不知天高地厚地踢毽子,五彩繽紛的毽子像無數只彩色的鳥在少年們中間輕輕地飛……這些趣事富有最新鮮的聲音,最新鮮的顏色,最新鮮的氣味,以及最新鮮的童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學之間親密戲謔,老師巧妙呵護學生,所有的愛與浪漫都融入那金黃色的稻浪之中,定格為金色的童年。

愛像風一樣掠過稻子,幽默而風趣,例如《金色的句號》。鄉里文藝匯演,女孩子不停地對著繡匾上的真向日葵刺繡,舞蹈過程中,葵花瓣落了一地……嚴肅的匯演最后達到一種喜劇效果,亦莊亦諧,令人發笑。至于那偷燒人家山芋、吃得黑嘴唇黑鼻子的三個孩子;因為動作太快在捉迷藏抓“間諜”時從未失手,所以伙伴們不愿帶他一起玩的“常勝將軍”;大熱天穿著黑褲子在操場上邊走邊背地理知識、發現我后紅著臉低頭走掉的少女;還有追著一只雞滿地跑的老頑童校長;搬來3000斤冬瓜抵充學費的憨厚家長;一手拿鐮刀一手執粉筆的民辦教師;更有那站在教室門口不時發出“哼哼”聲表示不屑或不滿的一頭豬、舉止優雅一唱一和似乎指導英語課的兩只白鵝……如此古怪滑稽的場面,趣味橫生。形形色色的頑童、古怪有趣的老師、迂腐善良的校長、固執誠實的家長和各種不請自來探頭探腦的小動物,構成鄉村學校世界的非邏輯性與荒誕性,使孩子們在哄笑中獲得意外驚喜和游戲的快感。

愛像風一樣掠過稻子,溫暖而憂傷。童心世界充滿溫情,即使有些憂傷,也會在溫情中溶解。例如《泥哨悠揚》。“少年們的泥哨做得很好——那泥哨的聲音就像高空中蒼鷹的嘯聲——在上班前,或者是放學后,我常聽見泥哨悠揚,把我的心吹得像一只風箏似的,在這寂寞而又無限趣味的鄉村上空飛過。”童年是記憶,是想象,也是鄉愁。在對過往的不斷回返與重塑中,“寂寞而又無限趣味”的童年得以建立。又如《口吃》一篇,為了保護結巴學生的自尊心,“我”沒有讓他回答問題,而是讓他上黑板寫。“少年的字寫得很漂亮,我覺得我寫在一邊的字越來越尷尬——我把我的字擦去了,并建議大家給他鼓掌。在掌聲中,這位少年哭得更厲害了,最后竟伏在課桌上,大聲哭開了。”讀到這里,誰都會禁不住熱淚盈眶。這位少年的哭,是被老師的理解與呵護所感動,憂傷最終融化在溫情的關愛中,讓少年瞬間找到了溫暖的港灣。就這樣,童年時光重現在字里行間,有麥田,有稻田,有雪地,有草地,更有啞巴學生、拐腿的孩子、偷偷打鐘的少年、冒雨護旗的班長、捉蜻蜓的少年、沒人玩的少年、風車上的孩子……那是匱乏卻快樂、早熟而倔強的童年。青草萋萋,頑童長大,“我”也和學生一起長大。《頑童馴師記》猶如在小讀者面前打開了心靈之窗,使他們窺見極富生命力的搏動,感受到那熾熱溫馨的感情之流汩汩而來。于是,龐余亮的文字如流水般淌過歲月,也淌過我們每一個人最柔軟的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