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打工詩歌: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我們的聲音·詩歌進工廠系列活動”在東莞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周茉  2017年12月06日09:03

朗誦會現場

印有每個工人名字的桌牌

“它們由廠房中機器的叮當響聲組成,由經過我制造的流水線上的零件組成,這些詩句就是我的生活,是我內心最渴望發出的聲音。”一位在工廠前線工作的詩歌創作者說道。新世紀以來,廣東涌現出了一大批從工廠走出來的詩人,他們流淌著汗水和淚水的詩歌記錄著一個勞動群體平凡而真實的生活,成為中國故事中精彩、堅實而又特別的聲音。

以詩歌的方式致敬勞動者

12月2日,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作品》雜志承辦的“我們的聲音,詩歌進工廠朗誦活動”在東莞市舉行。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作品》雜志社社長楊克,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評論家張清華、何言宏、燎原、周瓚、張德明、向衛國、王士強、茱萸,意大利女漢學家朱西,以及來自廣東、深圳的詩人、評論家等百余人參加朗誦會。

楊克在開幕式致辭中說,文學組織工作也要堅持文藝“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讓文學惠及更多的、基層的文學愛好者。詩歌進工廠系列活動是廣東作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旨在提高工人的文學素養,豐富工人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繁榮發展廣東文學事業。

為了向“中國制造”的制造者勞動者致敬,在百余人的朗誦會現場,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張名牌,上面印著一個個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支撐了“中國制造”的崛起,這份辛勞值得全社會尊重。活動主辦方讓工人自己創作的詩歌回到生活現場,回到這些詩句的生命源頭,撫慰心靈的傷痛,傾聽靈魂的訴求,使打工詩歌真正貼近人民與大地。

朗誦作品精選了廣東工廠詩人以及其他詩人書寫工廠的詩歌,詩人代表、工人作家、朗誦藝術家與詩歌愛好者共同演繹了幾代打工詩人的代表作,這些詩歌作品充滿了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理想主義精神。有的以充沛的激情描繪了偉大的時代,如楊克的《在東莞遇見一小塊稻田》,可以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昂揚奮斗;有的以懷鄉主題給身在異鄉的心靈帶來溫暖與慰藉,如方舟的《機器的鄉愁》、楊華之的《喊故鄉》;有的表現出對生命的思索與強烈的憂患意識,用詩歌觀照現實,以藝術提升生活,如工地詩人程鵬的《安裝插座》、倉庫管理員阿魯的《倉庫管理員的一天》、謝湘南的《忙碌的人群是堅固的……》。人民是文藝作品的尺度,在這些工廠詩人的詩歌中,能夠深刻感受到他們用詩歌的光芒去溫暖、照亮世界的真誠與努力。

文學作品從生活中來,也應該回到生活現場去。12月3日,在東莞曾經的工廠769創意園區,評論家與工廠詩人就“打工詩歌的崛起與未來”、“打工詩歌的世界性”等主題進行交流。會場是曾經的生產車間,是這些詩歌寫作者勞動的地方,白熾燈管、電壓箱、鋼棚房…… 工廠詩歌最常見的意象在現場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些詩歌中能夠看到螺絲、鐵器、塑料、扳手、織機、布匹、煤塊等與勞動者息息相關的生活景象,也可以感受到普通工人的夢想、喜樂、思念、向往。真實的生活場景讓與會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打工詩人真正做到了“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這種扎根現實的寫作值得稱贊。

在工業園區的交流研討會

深入挖掘打工詩歌的精神價值

打工詩歌不僅彰顯一個群體的特質,也印證著這個群體在時代中的變化發展。葉延濱說,打工文學讓中國乃至世界都聽到了來自底層的聲音,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是文學與才智使他們完成了從工人到詩人的身份轉換,甚至命運轉折,擁有了生存之外更高的自我認知,獲得了敢于為自我發聲的話語權。

對于勞動者進行詩歌寫作的身份問題,張清華認為好的寫作者實際保有著一種知識分子的身份,承擔著相應的文化責任。一個時代的文學有總體傾向性,當“先鋒文學”逐漸弱化,來自民間的或者所謂“草根文學”就會形成文化現象,以高昂的群體性聲音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要使這種聲音能夠被大眾接受與認可,能夠持續引起關注,寫作的有效性就要升級。他認為,作為一個打工者發出了聲音,這本身很重要。但是所有寫作者都不會滿足于社會倫理意義上的有效性,作者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寫作身份,確立自己的“知識分子性”,知識分子的身份意味著他們不僅僅為自己抒懷,還要為群體發聲,更要對整個社會有廣闊的關懷和深切的認知,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寫作的意義。

打工詩歌以一種私密的同感引起了打工群體的共鳴,從而引發了“規模化”的寫作,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學聲音。評論家王士強談到,打工詩歌的出現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反映了轉型期的中國生活,體現了一種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性,但同質化傾向的寫作也隨之而來。

詩人林馥娜表示,導致同質化傾向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如書寫苦難所獲得的道德感,外界關注的目光,國際出版傾向無形中也是一種鼓勵。打工詩歌屬于現代主義的寫作范疇,新一代的打工者在知識層面和主體意識上也有所加強,可以看到有不少具有審美理性的詩歌出現,呈現了打工詩歌的多元性。無論何種詩派的寫作,都應與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聯系起來,才能呈現出它的精神價值,而不單單作為一種文學現象。

打工詩歌要銘刻歷史進程,印證時代腳步

打工詩歌中能看到時代的淚水,甚至歷史的苦難。這樣一種個體生存的真實書寫首先具有見證的意義。何言宏說,“對自身和階層命運的關注、表達、思考已經初步形成了這個群體的精神立場,未來應該以這樣的立場去更廣闊地關注打工生活之外的歷史以及人類發展。”他提到,打工詩歌的發展催生了一種獨特的打工文化,如出版物、音像、印刷制品等,都能夠體現工人勞動者的情懷、理想與追求。

對文學性、經典性的追求,也是打工詩人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詩人藍紫表示,生命的體驗決定了詩歌的品質,語言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自己一直對詩歌語言有不停的挖掘和探索。詩人盧衛平談到,雖然現在打工文學已經獲得了群體性聲音與認同,但仍然很難進入到掌握足夠話語權的作家或評論家的研究范圍內,這也是很多人想擺脫打工詩人身份的重要原因。

評論家周瓚認為,僅僅將打工詩歌作為一個文學現象來研究,或者作為對一個群體的解讀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將打工詩歌放在整個當代中國思想文化的進程當中,打破固定文學范圍的局限性,把這一個詩歌寫作的群體跟其他的文類,如小說、散文、思想史的發展連在一起討論,才能真正挖掘打工詩歌的意義和價值。

據主辦方介紹,“我們的聲音 · 詩歌進工廠”朗誦活動還將在深圳、中山、佛山等地陸續展開,倡揚打工詩歌回歸生活、關注社會,為自我抒懷、為時代發聲的現實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