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式放,午夜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腦雙帽:見證遷徙之舞
來源:中國民族報 | 吳潔  2017年05月30日14:27

腦雙帽,高55厘米,直徑29厘米。 中國民族博物館藏

目瑙縱歌節(jié)現(xiàn)場。資料圖片

這頂由犀鳥嘴、孔雀翎、野豬牙、藤篾、銀泡等材質組成的形制獨特的兜鍪(古式作戰(zhàn)的頭盔),是景頗族“目瑙縱歌”儀工上領舞者的“腦雙帽”。它形象地表達了人類的智慧與靈感來源于自然萬物。犀鳥被景頗族人認為是“百鳥之王”,最善唱歌;而孔雀是動物界中最善舞者;野豬則代表了力量。

景頗語里稱為“腦雙”的領舞者,由宗教祭師“董薩”中最高級別的大祭司“齋瓦”擔任。董薩是景頗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傳播者。他們通曉巫、醫(yī)、藝、技、天文等知識,能與有神世界溝通,是服務于景頗族內部婚喪嫁娶、驅魅除病、祈禱豐收的專職人員。在景頗族萬人祭祀舞蹈儀式“目瑙縱歌”上,董薩頭戴鳥羽兜鍪,身穿織有龍紋的長袍,手握長刀,帶領盛裝的男女族人“拓荒前行”。成千上萬人在他的引導下,手與腳模仿鳥類的形態(tài),在鼓點韻律中,踏出有序的舞步,沿著歷史上那條艱難的遷徙之路,進退、環(huán)繞,直至終點。舞蹈動作簡單卻鏗鏘有力,形成曲折迂回的圖案,場面宏大而悲壯,完美再現(xiàn)了景頗族先民找尋安居之地、征戰(zhàn)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之路。

這是一條穿透崇山峻嶺、荒蕪之境的旅程,是一條人類與自然萬物相處和解之路。

歷史上,景頗族經歷了由北至南遷徙,最終定居在我國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地區(qū),并向南拓展至今緬甸、泰國等地。據考證,景頗族為古代氐羌后裔,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在景頗族創(chuàng)世紀史詩《目瑙齋瓦》中,敘述了其祖先自青藏高原而下,沿著金沙江南遷,在怒江以西地區(qū)定居的漫漫旅程。宇宙天地、有神世界、族群起源及生命情感的認知,被景頗族人以口耳傳唱的方式承繼。這段記憶與其祖先認同、族群綿延息息相關。于是,它不斷地在景頗族人最隆重的祭祀舞蹈儀式“目瑙縱歌”上呈現(xiàn)與強化。這也可從他們如今生活在熱帶地區(qū)卻依然身著羊毛編織的筒裙中窺見端倪——曾經生活在高寒地帶的物化的記憶。“目瑙縱歌”作為景頗族最核心的宗教節(jié)日,既體現(xiàn)著“人神”和諧的共識,又表達著集結族群內部認同的訴求。

遷徙之路的幽深與漫長,使之歷經不同的地理生態(tài)、文化類型,在與藏、傣、德昂、傈僳等民族的交往互動中,形成了景頗族內部文化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并建立了從游牧到刀耕火種,再到農耕定居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等級權力結構的“山官制”政治形態(tài)。

董薩戴上這頂“腦雙帽”,意味著集自然精華靈性于一身,更意味著與萬物的共存。人來自于自然,這是生存的選擇,也是智慧。